今穿古之小大夫(下)(103)
“师父,阴阳莲既然都是别的东西了,那千年健呢?”文景辉有些不确定了。
或许,修真和中医,真的是两回事。
“这个稍后再查,先把这个拿到丹房里去!”张三丰拿着莲花和莲子,一溜儿小跑的就走了。
“好了,弄完了让他自己找书看去!”武大则是拉着文景辉去了主卧寝宫。
“怎么了?”文景辉被武大拉进寝殿的时候,思想有些不纯洁了,脸颊都飞了红霞。
但是下一刻,他就想咬武大这家伙一口!
“皇上要督建新的帝都,还要派遣锦衣卫进驻北平府。”武大是因为此事郁闷了,就来了空间里,正好遇到文景辉和张三丰。
文景辉听完郁闷了一下,随后就关心的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武安侯郑亨在去宣府前,到这边来看过一次,就是来看看北平府布防情况的,到了宣府后他就给京中去了信,应该是看这边情况不错,等锦衣卫到了之后,恐怕还有很多事情要提前做准备。”
哪怕武大是个带兵打仗的猛将,也知道迁都是大事,绝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工,前期的准备肯定不少!他最讨厌这样!
如今他就想守着小大夫和两个孩子,跟着舅舅舅妈一家子和和美美的过日子,结果这折腾起来还没完了!
文景辉想了想:“那锦衣卫过来之后,恐怕就是要迁民以充北平之地了吧?”
他记得历史上,皇帝迁都前,都是让天下的富户们集中在新都那里定居,以增加人气和财富。该不会永乐皇帝也想这么干吧?
“应该是的,不过我想最初不会是良民,应该是一些罪民先迁过来垦荒,过个三年五载的,才能是平民,然后是富户们,等建成了之后,才是官员们,最后就剩下皇室了。”武大有些闷闷的推测,这么折腾下去,没二十年别想消停。
094京城不缺人
“可不能迁民!”文景辉头一个就反对:“太劳民伤财了,本来那些人就对迁都反对的不得了,这样一来更有话说了,皇上刚登基,这屠刀才放下,可不能让人非议!与其迁民,不如让他们自己来,比命令他们来强!”
“让他们自己来?”武大特别不理解:“那些富户们都喜欢待在水米之乡的江南,谁乐意来这苦寒的北地?”
就算武大没去过南方,也听闻过江南鱼米之乡,听说那地方就没饿死的人!
两边一对比,一个是鱼米之乡,太平富饶之地,一个是紧靠边陲,随时都有战事发生的可能,哪个优哪个劣,一目了然啊!
“这你就想的不对了。”文景辉对这个特别在行:“只要皇室宗亲,大臣们能来新都,那些人,你就是不让他们来,他们哭着喊着都往这边钻!”
“为什么?”武大真的想不通。好好的安稳地方不待,来这边?
“谁让帝都是这大明天下的权力中心呢!”文景辉微叹,想后世的首都,那远郊的房子都卖上几千块一平米了,为什么?不就是因为近郊都没地方住了么?人多啊!
这一世虽然很纯天然,原生态,但是不代表迁都就非要迁民,那些人不是满口的“劳民伤财”么?他就要他们自打嘴巴!
不迁民,看他们那些远亲近邻,七大姑八大姨的,还怎么仗着他们的官身靠过来!京城不缺人!
“那你赶紧写封信,我带回去给锦衣卫的人,让他们用他们的手段,尽快送给皇上。”迁民的确是大事,武大也不乐意清静的日子不过,还要安顿那些迁来的人。
如今这北平府,他算是大头了,谁让他手握兵权呢。
“对对对!”文景辉立刻就给永乐皇帝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并不是那些客套的请安问好的词汇,而是一封文景辉以家书的形式写给“义父”的家信。
信中直接说明了,千万不要迁民以充实新都!
文景辉给永乐皇帝画了一张大饼!
他打算将北京城的图纸,做成“年轮”样式,一圈一圈的套起来,皇城是第一圈,也是最中间的位置;王贵贵族是第二圈,包围着皇城;大臣小吏是第三圈;富商巨贾是第四圈,第五圈是平民百姓。
每一圈,都分为若干个区域,办公区、生活区、娱乐区、居住区等等。
而皇城里有单独的大营,以守卫皇城的安全。
这只是雏形,文景辉还提议,这北京建成了之后,所有的房屋,都归皇帝本人所有,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大臣小吏,他们的住宅,一概赐住,但是等此宅的当家人去世,就要搬出去!
富商巨贾之类的,一概出租!
平民百姓的,也出租,就是租金多少的问题!
就一点,新帝都的所有房屋,一概不卖,只能租赁!
文景辉信中,致力于打造一个大明最大的包租公啊!
与其让皇帝的内府因为一些事情,不得不圈什么皇庄,跟老百姓们争利,不如收收房租的好。以此延伸出来的,就是提议永乐皇帝“高薪养廉”!
老朱家的人是真的抠门儿!这都几个皇帝了?算上死的没死的,都出了四个了!
有人会疑惑,怎么是四个呢?
咱们来算算:洪武皇帝,建文皇帝,以及建文皇帝的死鬼老爹,这个是后来建文皇帝追封的,历史上被永乐皇帝给否决了。
但是现在永乐皇帝没否决,依然是皇帝的尊号。算上永乐皇帝,可不是四个么!
四个皇帝,一直秉持着朱元璋定下来的东西,物价也是有波动的啊!
明朝公务员就那么点儿薪水,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还要走礼之类的,文景辉为什么给自家学堂定了那么高规格的待遇?只要考上了就能有一大笔启动资金?就是怕这些娃子们好不容易实现理想了,却被现实压榨的不得不去贪赃枉法啊!
若是官员们的钱够花,他们再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那就能省下不少事情!
文景辉写到热血沸腾处,干脆码了一份后世的公务员准则!
删删减减、整整加加后,更符合大明的国情,提议给了永乐皇帝参详。至于执不执行,文景辉没多想。
“就是这个,你拿去,让人尽快送到京中义父的手上。”
三天之后,文景辉将一个大大的信封,递给了武大。
“这些都是?”武大看着超级大的信封,里头装了几本书?
“都是,还有一个图纸,那个太大了,不好携带,等下次侯显再来的时候让他一并带回去。”
那图纸便是文景辉绘制的新帝都。一共三张,一张是平面布局图,一张是整体效果图,还有一张便是三维样式的详细设计说明。
“我明天就回去,让人送到京中。”武大将东西放到了他的胸前铠甲的内袋里,这是要贴身守着的意思啊!
而另一边的侯显到了京中之后,将东西呈给了永乐皇帝,以及将文景辉的原话叙述了一遍。
作为永乐皇帝的贴身内侍,侯显一字没添加,一字没减少,原话重复了一遍。
“朕就觉得小九儿不是那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永乐皇帝听完后心情简直不要太好。
“这是文国公呈上来让您看的书,这些书奴婢并没见到,但是据奴婢所知,这都是文国公亲自手书,并未假手他人,好像就连武国公都没看过……嘿嘿嘿……。”
侯显也是知道文景辉和武擎苍关系的人,但是他一个太监,又在军中历练过,对这种事情,看的特别开:“武国公为此还瞪了眼睛呢!”
“是吗?呵呵……。”永乐皇帝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就是那么舒坦呢??
亲自揭了封条,打开盒子,拿出一本书,上面写着“两税法”三个大字。
永乐皇帝就是一皱眉:“两税法?税赋么?”
朱元璋是草根平民出身,对老百姓就像春天一般温暖,轻易都不加税加赋;永乐皇帝秉承了他老爹的意志,也是个吃过苦头,在民间待过的人,对老百姓也同样体恤。
文景辉一上来,就论税说赋,他有些不解,同时也有些意外,因为文景辉一直以来都不参与朝政,连上朝的次数都很少,一双手都数得过来。但是随着打开书后,永乐皇帝的神情越来越严肃……。
文景辉这边还不知道京中是个什么情况,他就知道这天是越来越热了,冰块销量猛增啊!
他跟武大也没闲着,每当有时间在空间里遇到的时候,两个人就会很默契的拿着张三丰给的修炼手册,默默的打坐,修真。
因为张三丰在空间里,武大每次来,都是一脸便秘色。
张三丰在空间里看了不知道多久的书,终于找到了一本初极入门的功法,要知道他读了这些书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幼稚!若是没有小徒弟的这个神奇的空间,他这辈子都达不到修真的入门!
那些书籍记载的都是最普通的修真功法,对张三丰来说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发现了,可是等他看过了几本书之后,才发现这只是沧海一粟!
这些都是最最普通的东西,真正的好东西,顶级功法,都是口耳相传,或者是用玉简!
他还不太明白这里面的一些东西,但是翻了许久,总算找到一本太上混沌诀,据说可以一直从入门到成神!
也不知道这本书是什么材质,反正张三丰是看不出来!
也幸亏他游历天下,见多识广,曾经因为好奇,专门研究过甲骨文字,因为里头的文字,全都是甲骨文!他七七八八勉强能认全。
当看到这本的时候,立刻找了笔墨纸砚来誊录,一页要反复研究好几次,才会最终确定。
而他也知道了,自己给文景辉的那本小册子,根本不算什么,也就勉强能感觉到灵气而已。
八月,桂花开,金秋来。
历史上的明朝,在八月份的时候,发流罪以下垦北京田。并且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
的确是劳民伤财的举动,但是有了文景辉的家信,永乐皇帝愣是被文景辉描绘的那个蓝图吸引了,根本就没迁民的意思!
这让朝中那些蓄力许久正准备蹦达一番,好让皇帝知道他们都是忠臣的文臣们都有些郁闷,就跟憋气大了正想大干一番一显身手的时候,突然人家告诉他们:回去洗洗睡吧,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别提多郁闷了!
与此同时,侯显再一次来到北平怀柔岗子村,找文国公来了!
“侯公公……。”文景辉还没等抱拳行礼,侯显就扶住了文景辉的胳膊:“我的国公爷,您给皇上看的什么书啊?”
“怎么了?”
“皇上一天两夜没合眼,看完之后睡了一天一夜,起来意气风发的,都快吓死咱家了!”侯显苦着脸:“后来武国公送了个什么东西来,皇上又兴奋了!二话不说就遣了咱家来找您了!”
095都回来
“你没看到?”文景辉也挺惊讶,按理来说,侯显不是应该好奇的看看吗?怎么来问他?
“咱家是哪个牌位上的人?怎么能看到?别说咱家了,就连姚大人都没份儿!皇上就自己看,后来好像给了皇太子一本,听太子妃进宫请安的时候和皇后抱怨,皇太子好像拿了书之后,连早朝都没去,在书房里蹲了三天三夜,愣是没出来!”
要不然侯显也不会这么好奇,文国公到底给的是什么天书,让皇帝和太子都痴迷疯魔的快要废寝忘食了。
“就几个提议,建议,没别的。”里头的东西太多,文景辉也不想浪费口水,赶紧转移话题:“那您这次来是?”
这才是多久?这就又来了,算一算,侯显这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就跑了三趟。
也幸亏侯显身体好,还会骑马,这边的道路也还修的不错,又有锦衣卫随行保护,换了是他,肯定歇菜!
“皇上让咱家来问问您,还有书没?”侯显一脸牙疼的表情:“就是您上次让咱家带回去的那种,一看就疯魔了的书。”
文景辉都忍不住笑了:“有是有,但是这样的书不太好写,请义父每一年来取一次就行。”
至于他写的那些东西,端看义父怎么想了。
若是他想要实行,他不说可保大明千秋万代,可也能保大明几百年的国祚传承;若是他不想实行,他也算是尽了一份力,无法阻止历史滚滚的车轮,不是他的错。
“那这次咱家是白跑一趟了?”侯显明显不想空手而归。
“也不算,我这里有三幅图,麻烦带回去给义父。”文景辉也不能让他白跑一趟。
将画的图纸交给了侯显带回去,文景辉又做了三天的饭菜,凉热正好的时候,带进了空间里给张三丰。
老头儿还没出关的意思,依然在书房里奋笔疾书,文景辉给老头儿弄了吃喝,收拾走了空了的食盒,空间里虽然有换洗的衣服,但是可能是他们都没在空间里长待的关系,竟然没发现,空间里是不需要打扫的!因为它没有灰尘可落!
八月十五要到了,张三丰开关的时间未定,所以不用着急让老头儿回去,但是两个师侄那里他也不能不管,家里的养殖场子里有不少牛羊,送了一头牛两头猪三只羊过去,以三牲祭礼的名义,供奉给两仪观;又送了不少蛋类,青菜就不用了,两仪观旁边的山地上,让两个师侄都种满了。
别看他们有文景辉供养,却不是干坐着就等着人投喂的那种人,两个师侄平时无事的时候,还下田种地呢。
中秋节前,崔远来口信,老范要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过节!
老范的老家,自然是指岗子村了!
“老范要回来过节了!”文景辉在空间里与武大碰头,兴高采烈的告诉了武大这个好消息。
老范啊!说起来,都快两年没见到了。
“嗯,听说了。”武大的消息比文景辉的快,毕竟崔远是顺路请人带的口信,而武大因为总镇北平,这附近的卫所全都要受他节制,每天都不止一次的通信。
“你说咱们做些什么东西好?小丁和小范回来吗?”他们走的时候,小丁和小范都还留在京中。
“回来。”武大的回答,永远都简洁而有力。
“真的?那太好了!”文景辉终于不再遗撼了,话说他们自从靖难成功后,就很少聚在一起了。
靖难的时候,好像也就过年能轻松两天,等他们功成名就了,特么的还不如造反的时候呢!
“纪绕也回来。”武大又投给文景辉一颗炸弹。
云南那边从今年春就启程开始走,纪绕如今已经到达京中,过几日就会回到北平了。
当然,武大没告诉文景辉,纪绕不是一个人回来的……。
“纪绕也回来?”文景辉兴奋了:“那、那纪纲他……。”
都回来了,就差纪纲一个,小大夫抱着希望的看向武大。
“纪纲如今是锦衣卫副指挥使,奉旨,驻守北京监督……。”武大淡淡的笑着看小大夫。
“太好了!”文景辉是真的激动了!
头一次,他们各自功成名就之后,聚到一起!
小大夫来了劲儿,第二天,正好穆老爷子找他这个里长,来敲定过节的事宜。
别看文景辉当了国公,可在穆老爷子面前,还是那个小大夫,还是岗子村的里长。八成全大明也就岗子村一个村子的里长,是由国公爷担任的了。
“全村人都去祠堂,祭一次祖,在祠堂用中饭,晚饭回各家用就行,每家每户按人发放水果和肉食!”文景辉高兴就开始惠及村民,其实村民就他们几家,算起来都沾亲带故呢。
“学堂放几天假,给孩子们也带点儿什么回去?”穆老爷子想了想,他们还有学堂里的一群孩子们没什么表示呢。
“对!让他们回去,放三天假、不,七天!”文景辉也赞成:“收拾秋嘛!农忙假!让他们一人带回一篮水果,三斤肉食。”
养殖场被纪家舅舅和黄家大叔经营的不错,一年到头出栏的牲口贩卖后,剩余的足够他们用了。
“行!祭祖的时候,杀个三牲。”穆老爷子感慨的道:“你们如今都飞黄腾达了,以后也不怕被人欺负了,咱们岗子村以后也能挺直了腰杆儿,不怕被人打主意了。”
“怎么?”文景辉脸色一沉:“有人敢打咱们岗子村的主意?”
“老头子听说了,要迁都,还要迁民?说是用罪民充塞垦荒,是真的吗?”穆老爷子有些犯愁,毕竟罪民是被牵连流放的人,里头什么人都有,真的都弄到这边来,是个不安定因素,老头儿平静日子过习惯了,实在是不想横生枝节。
而且迁都的话,他们这里离北平府这么近,肯定会成为一些人的众矢之的。就是不知道这些娃子们是个什么章程。
“暂时没听说。”文景辉想着自己送上去的东西,并非没有起到作用,起码永乐皇帝就没下旨迁民!
“可是这几日,有几个外地人去九和镇,想要打听岗子村有没有出售的房屋或者是土地,冯老爷子找人套过话,才知道这些的。”穆老爷子也是听冯老爷子说过,这才有些担心岗子村被达官显贵给盯上。
老爷子虽然知道文景辉和武大他们都当了官,但是老头子见多识广,活了这么久不是白活的,他们的底子太薄了!就怕他们树大招风,被人暗中下绊子什么的……。
“您老放心,咱们岗子村,包括九和镇,甚至是怀柔县,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将来迁都了,咱们这里最多是京城的远郊,不会改变什么,谁也欺负不了咱们。”文景辉知道老人家如今日子好过了,就怕被人打扰:“您放心吧!”
“你既然这么说了,老头子就安心了。”穆老爷子还是相信小大夫的话的,要不然,就凭他们岗子村的这几户人家,能混到现在这样风光吗?
文景辉刚送走穆老爷子,纪家舅妈就来了。
“你上次说的那个果子酒,要怎么弄来着?”纪家舅妈还惦记这回事呢。
“这个啊!”文景辉失笑,跟纪家舅妈说了他的果子酒要怎么弄,随后还附了一个提议:“别称呼果子酒,一听就软绵绵,也别叫什么这酒那酒的,葡萄酿造出来的酒,基本上都是红色的,就叫‘红酒’好了。”
“红酒?不错不错!”纪家舅妈喜欢鲜艳的颜色,红色她最喜欢了,只可惜岁数大了,穿不得那么鲜亮的颜色:“那我就去弄些颜色深一些的山葡萄来!”
文景辉让穆肃找人弄来了二十口大缸给纪家舅妈酿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