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高手在红楼(140)
底下署名是“桃源寨公共事务部”。
这告示贴出来之后,无论是土著还是新移民,都直接看傻了。
“这真是……”乡民们大多数都觉得言语太苍白了,不知该怎么表达,“太新鲜了。”
收费就收了,竟然还把每一文钱花在哪里都亮出来了。
“啧啧啧,我昨儿掏了十文,感觉这钱一点儿都没白花。”
“是呀,至少知道他们把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昨儿个二郎他们几个稽查队的,四处巡查了一天,到晚间,连嗓子都喊哑了。这些孩子们得些个……津贴,该!”
“可是为什么要把这些都亮出来呀?”
“听说这是贾三爷的意思,贾三爷说,大家一起交上来的钱,不是什么官府的钱,而是大家伙儿的钱,钱都应该用在刀刃上;而且,那些为大家出了力的人,不应该白白出力,应该得到相应的报偿。”
“把这份账贴出来,就是想让大家能好好看看,大家的钱是怎么用的,公共事务部一文钱不会贪,但是真正做事的人也应当有回报。”
“这个法子好!”
“……”
*
自从公共事务部公布了一回公共事务明细之后,第二回 再公布桃源寨的“公共事务”,乡民们便都有了预期,知道一定是细节满满令人信服的实证与明细。
谁知这第二回 公布,便是石破天惊的消息:
贾放贾三爷,给公共事务部划拨了一笔修桥基金,支援大家在冬季枯水的时节里,在青坊河上修一座桥。这笔钱用于买材料和支付人工,也就是说,所有参与修桥的青壮,都能按照出工的次数获得津贴。
这下寨子里沸腾了。
桃源村的土著们感慨:“贾三爷对咱们太好了,咱们为他做什么他说一声就好啦,人家竟然给咱们付报偿——必须支持。贾三爷说什么咱们就做什么。”
外头余江来的新移民们却一脸蒙圈:“这里没有劳役的吗?真没有劳役的吗?”他们在余江的时候,都习惯了官府征徭役,像修桥这样的大事,向来是冬闲的时候各家各户出徭役,大户可免——可是到了这里,一起修桥,竟然有工钱?
家中富有的农户们稍许流露出一点可惜:他们扬名的机会、立功德碑的机会被贾放贾三爷剥夺了——他们当然也没有这个胆子去和贾放争,但是这也不需要他们花钱免役了,也算是捡了个便宜。
总之贾放新成立的这个“公共事务部”,第二次露脸就得到了大把的好评。
但也有人看出了贾放的深意,那秦里正……现在是秦村长了,偶尔与家人闲坐的时候才叹息一声:“看着样子,往后贾三爷是要征税的。”
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说,秦村长说:“他的意思是,大家拿出来聚在一起的钱,是大家的钱,要用在刀刃上。”
“这次修桥,他见大家初来乍到的,又都不富裕,所以这修桥的钱他先出了,以后再有什么,就要靠大家出钱。他这是要把咱这桃源寨,养成一只会下蛋的鸡,用鸡蛋换的钱,继续来养这桃源寨。”
秦村长的话令人沉思,终于有家里小辈鼓足勇气问:“可是……咱们以前在余江的时候,官府不也收税的吗?而且税收上去到底做了什么,咱也不知道啊!”
这不就是桃源寨和外头的区别吗?
秦村长一怔,点着头道:“说的也有道理。”
这关于未来税收的讨论,只在桃源寨的极小一部分家庭里被讨论,讨论得最热烈的,却是贾放听取意见,问寨子里的人,他们这桥想修成什么样。
“能走牛,能推小车!”
“我看这地方挺潮湿的,时常下雨,建个带廊的风雨桥吧?”
“风雨桥?你知道修一座风雨桥要多久?咱们就只有一个冬天,修一座石板桥就得了。”
“石板桥不行,这青坊河里上下游时常要走竹筏子,中间卡着一座石板桥,咋走?”
“桥面架高一点喽?”
“那也不行,涨水涨起来把桥面修得再高也没用。但平时枯水时候把桥修那么高……爬着不累吗?”
五个村的村长负责收集这些意见和建议,并且原原本本地返回给了贾放。
贾放甚至还收到了好几份“设计图”,是在“潇湘书院”读书的孩子们听说了修桥的事之后,特地画的。没有纸张,就画在了黑板上,邀请贾放过去看。
贾放亲自过去看了之后,表示很受启发。隔天他就敲定了那桥的式样,和以前一样,他也是在黑板上精心绘就了一幅“效果图”,然后让人抬到大伙儿面前——
“收集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我决定,修一座如此式样的桥。”他指点给村民们看,“石头制的坚实桥墩,足够抵挡丰水期青坊河湍急的河水。上面铺着的是用厚实圆木钉在一起制成的木制桥面,桥面平坦,且足够宽敞。”
“桥上修有栏杆扶手,过桥的时候可以搭把手。”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正中两座桥墩之间的桥面,可以打开。如果河面上需要过船、过竹筏,而桥面又不够高度的时候,你们可以绞动旁边的扶手,这最中间的一段桥面,就会朝两边提起来……对,就是这样一个角度……”
桃源寨的乡民们又听着像做梦一样:远从没想过,这桥面还可以吊起来,让河里走船。
最后终于有人提问:“贾三爷,这个桥,叫什么名字?”
贾放说:“既然坐落在咱青坊河上,我想它就叫做——青坊河大桥!”
第90章
大观园这边, 双文很快就敲定了折带朱栏板桥的设计方案,交给贾放看过。贾放爽快地点了头,放手交给双文去指挥这项工程。
双文和工匠、小工们都很熟悉, 眼下也已经入冬,修完这一出工匠们就可以拿上红包、回家过年了。大家伙自然也是动力满满, 双文指哪儿打哪儿, 指挥起来毫不费劲。
但双文偶尔整理贾放的绘图板, 却在一叠厚厚的各色图纸上发现了一座桥梁的图样——绝非大观园里小巧玲珑的折带朱栏板桥, 而是一座横跨真正的河流之上的桥梁, 六座厚重的桥墩, 木制的平板桥面, 其中一幅桥面还装有绞盘铰链,看起来是可以把桥面直接吊起来,以供桥下走船。
双文看过, 默默将这图样收起。她知道这必定与贾放在稻香村中的“秘密”有关, 她承诺过要帮助贾放保守这个秘密。
但这也勾起了双文的好奇心——那究竟是一个怎样宏大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又是如何容纳在小小一个稻香村里的?难道真有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的存在?
贾放的本事, 真如她所猜想的那样,一点儿也不小。双文相信这个少年人还懂得很多,还有很多本事没施展出来。
只不过大观园里建桥的时候,那头竟然也在建桥,还真的有点儿巧。
*
桃源寨中,贾放的桥梁建设工程也已经正式上马。贾放把大致的设计图样做出来之后, 让“公共事务部”下属的工程办做出来了一个工程预算。
这个时空的人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工程预算,只是大致计算了材料和人工, 拍脑袋拍出了一个预算分配。
贾放:……反正最后也是要改的。
工程预算组给修桥的工人工钱待遇标准比给村民们修房子的小工要高不少,确保了寨中各家各户能够将暂时放下给自家修房子的打算,而是齐心协力把寨子里的公共建设工程完成了再说。
谁知这样的待遇标准把全寨子的人都刺激到了, 人人都来报名,报名人数大大超过了需要的用工人数,不得不进行筛选。贾放最后拍板,年龄在18-35岁之间,没有既往疾病史,体格健壮的,可以成为工程建设者。这个人数最终还是超出预期,最后不得不限定,每户只能出一人,如果有两人同时符合条件的,便要留一人在家务农务工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