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副将盯着云秋看了一会儿,然后又瞧他身边的点心,还有个没见过的、明显是练家子的生面孔。
他沉吟片刻,问云秋怎会来桃花关。
云秋想想没答,反问道:“萧叔呢?”
萧副将默了默,正在想此事要如何说。
结果云秋见他不答,又主动递上台阶,“如是军情不便透露就不讲啦,我来桃花关,也是因为有想查的事呢。”
萧副将:“……”
眼前的小公子,确实和从前不一样了。
之前的宁王世子,哪会跟他玩这种欲进则退的把戏。
不过瞧着云秋那小狐狸一般的表情,萧副将的嘴角又扬了扬:算了,孩子嘛,何必那么较真。
“浑山镇有村民闹事,破坏保林碑,还扣了两个官差,事情闹得太难看乡里办不下来,求到朝廷上,就派了王爷过来。”
“不过王爷近日在烦忧着徐将军的眼疾,便是我来代为处理。”
扣押官差?这还真是好大胆。
云秋转转眼珠,“所以,是灰户?”
“你知道?”萧副将惊讶。
云秋把从明义那里听来的消息转述出来,含糊道:“谁不知道桃花关的挖山户们叫人告了一状,朝廷为此还专门立保林碑的事?”
萧副将点点头:也是。
这件事表面上是保山护林,实际上还是百姓的生计问题。冷水峪上的可耕地不多,这些年大量开垦反致山中水土大量流失。
不少百姓空有个宅子、有记名的户籍,却没哪怕一亩的下田。
到收税之期,年年桃花关上的两个村子都是征税的老大难,不是数目不足就是遇上逃户,唯一能交税的灰户这些年也渐渐没了生活来源。
为了不因亏税而服役,灰户们没田地可耕,也没别的谋生手段,只能辗转在山里偷偷挖山石、砍树林。
本来两个村子的村民自己偷偷干,也没人发现,但浑山镇其他百姓还要指着此山此水生活,山被挖空了他们也没处生存,只能告到乡上。
乡上来人去桃花关劝,来回争吵几次都没结果。
反闹着生了冲突,还发生过两回械斗。
最后是桃花关领头的几个村民闹起来,扣押了前去游说劝说的官差,这才惊动银甲卫到此。
因为是浑山镇的百姓检举,所以朝廷来的兵马都驻扎在镇上。
萧副将简单说完后,又轻轻揉揉云秋脑袋,“有什么好奇的事儿等这阵儿过去再来,那帮村民闹起来,可指不定要发生什么。”
云秋还在想事情,听着就顺嘴问了句:“什么?”
萧副将不想吓他,收回手,只简单说了个:“会流血。”
流血,当然不是字面意义。
这便是代表着有冲突,会死人。
“那……之后呢?桃花关的其他百姓怎么办?”云秋问。
“……大概会异地迁居吧?”萧副将想了想,“毕竟此境确实可耕地太少,大约会请镇上丈量土地,然后找人包山吧。”
包山?!
云秋的眼睛一下亮起来:还能包山?!
然而还未等他细问,食肆外就传来一阵疾驰的马蹄声,来人还未进来就急急跪倒在店外:
“统领,不好了!那孙衙役叫他们杀了!”
第067章
孙衙役是乡上的班差, 也是叫桃花关灰户扣下的两个官差之一。
这位班差在乡上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是远近闻名的好人,年逾五十本可回家含饴弄孙, 但乡里告求,他还是亲自带着徒弟去了昌丰村。
结果, 竟是这般下场?
萧副将一听就动了真火,拍桌子就往外走。
走了两步才想起来云秋还坐在这儿,便给食肆的大叔大婶叫过来,塞给他们两锭银子, 要他们照顾好人。
萧副将离开后, 大叔大婶却抱着银子神情哀戚, 大婶更捏着手袖轻轻擦拭眼角。
“您这是……怎么了?”云秋问。
若换别的公子小姐, 大婶是不敢跟他们多话的, 可眼前的小公子看着很面善, 还会声音软软地给她道谢, 她就忍不住,讲了孙衙役的事。
说他是个热心肠的人, 一点儿也不摆官老爷的架子,谁家上房要搭梯、谁家打井架辘轳, 孙衙役看见都会过去帮忙。
若是在路上遇着谁提了重东西,他也帮忙搭把手;年轻时候,碰着村里的其他长者都会上前搀扶让路, 还会帮人代写信、借自家的耕牛。
“这么好的人, 怎么说没就没了……”大婶抹抹泪,眼种又闪出愤恨, “都怪山上那群挨千刀的!”
云秋听她话中有话,而且还是个本地的知情人, 便探出脑袋看了看食肆里——这会儿也没别的客人,大叔在刷锅,看起来不是很忙。
所以他问大婶坐,说想听她细讲讲。
“诶?”大婶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种会让她同席上桌的城里人,犹豫再三后询问地回头看大叔。
大叔点点头后,她才小心翼翼陪着坐。
“大娘您别紧张,”云秋主动给她倒了一盏茶,又看看那边大叔,“您手里的活儿要是能放放,不妨过来一起坐?”
他可注意到了,自从他说要邀请大婶一起坐,大叔就一直担忧地偷偷往这边看,好像生怕他会对大婶怎么样似的。
云秋他们坐的是一张八仙桌,刚才正好是他、点心、贺梁和萧副将各占一方,萧副将走了由大婶补上,大叔过来没地儿坐。
云秋边往旁一挪,“点心过来跟我挤挤。”
人家盛情,大叔犹豫再三,还是放下锅刷子坐了过来。
不过大叔明显比那大婶想得周全,他走过来之前舀了瓢水净手,然后又掏了一小盆烤花生和炒瓜子。
云秋瞧着这老两口觉得有趣,谢过大叔后也给他倒了一盏茶,然后才闻起来冷水峪上的事:
“我听人家说,这冷水峪一片其实有很多烧灰的人,但为何只有这桃花关闹出这般大的冲突?是——其中有什么特别之处么?”
“嗐,”大婶嘴快,“还不是因为那片桃林。”
“哎你别乱讲,”大叔踩了大婶一脚,分辨道:“那片桃树林在这儿少说几十年了。”
大婶反应过来,看着云秋不好意思地道了句抱歉,“小公子,您既然问了,那……我们丑话说在前头,待会儿我们要是……要是说了什么难听的,您、您可别往心里去。”
云秋:“……?”
大叔跟着点了点头,“也不是针对您,只是这桃花关变成现在这样,多少是和你们城里那帮少爷小姐喜欢来这儿踏青有关。”
踏青?
云秋一想就明白了:浑山上的桃林已经在此生长多年,甚至因之得名,但京城百姓是近十年才喜爱到冷水峪踏青。
而且,刚才明义大师也提到过,说冷水峪这一片不许烧灰,是被一位来桃花岭踏青的公子给检举了。
所以,朝廷才会责令乡上立保山护林碑。
说简单点儿,那些灰户烧了数百年的灰,就因为城里公子踏青瞧不得白山和白烟,便一纸公文告到州府。
明面上架着的是保护山林的名儿,实际上却是一刀切下来,断绝了许多灰户的生路。
“那桃花关上的桃花看着是好看,又不能吃、又不是私地砍伐不得,百姓们一代代的早给附近能开垦的土地开垦光了。”
大婶摇摇头,“这一下断绝了他们的生路,他们能干么?”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