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节操勿捡(23)
语气咄咄逼人,似乎是要将被软禁一个多月的火气都撒在李斯身上。
李斯的脸上依旧挂着笑,他拱手答道:
“君上只是担心诸位路途劳累,特意安排这个宅子,以供诸位休息。”
说到这里,李斯话语微微一顿,话锋徒然一转:
“说到这个宅子,可是大有来历的。”
领主们不明所以的互相望了望,韩王先是软禁他们,再派这丞相来,绝对不可能只是为了跟他们说这个宅子的来历,只能说……
他们是想借着宅子的来历说明什么。
“咦,诸位不想知道吗?”
一位领主有些好奇的说道:
“还请丞相赐教。”
李斯微微一笑,一边来回踱步,一边说道:
“这宅子,原本是韩国三大家族侠氏的府邸,当年侠趁被申不害处死之后,侠氏上下一百多口,也就是在这里被屠尽,那天晚上,正好是磅礴大雨,雨声混杂着满院的哭喊声,据说,到了最后,就连从大门流淌出去的雨水,都变成了血红色……”
听着李斯这样的叙述,再想到自己竟然在这样一个地方住了将近一个月,领主们多多少少觉得有些头皮发麻,毛骨悚然,良久的沉默之后,李斯的声音再度响起:
“诸位为人坦坦荡荡,自然也不必在意这这些,轺车已经在门外等候,诸位请随我一起入朝参加朝会。”
李斯不来还好,李斯来了之后,领主们反而觉得更加忐忑不安,坐在青铜轺车之上,他们越想越觉得李斯那话,真是话中有话,他拿昭侯时期,侠氏一族被申不害尽屠出来说事,又是为了什么呢?
待到轺车在宫外车马场停稳,再走进宫门一看,议政大殿外是足足几千位重甲士兵,在那廊柱之下,更有上百位手持大斧的武士,斧头上的森森寒光,让那些领主们几欲逃走。
就在这时,李斯声音恰好在他们身后响起。
“诸位大人,还不进殿?”
清朗的嗓音,却如同一盆冷水,将领主们猛然浇醒,
这里是新郑王宫,不是的封地,他们的身前身后都是大批的禁军,即使他们想逃,又能逃到哪里去?
无可奈何的进殿之后,百官已经整齐排列两旁,领主们刚刚站稳,便听见一声中气十足的报号:
“君上到——”
随着这声报号,韩非已经步入殿中,长衣高冠,儒雅之风尽显。
但不同是,今日韩非的腰间,还挂着一柄长剑,为平日里不显山露水的韩国新王,平添了几分威严。
空旷的大殿之上,蓦然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都在看着高台之上的韩非,那些领主们还记得,上一次见到韩非是时候,他还和他们一样,站在下面,但这次,他已经成为了韩国的王,韩国命运的掌控者,他们又预感,韩非,必定是要为韩国做些什么。
事实证明,领主们的猜想一点都没错,韩非入座之后,望着台下众臣,他轻咳一声,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诸位大臣,韩国自昭侯以来,积贫积弱,现秦国虎视眈眈,魏赵年年蚕食,韩国已经危在旦夕,现如今,只有变法强兵富国,韩国才有救……”
韩非话刚完,便有人跳出来反对:
“君上!不能变啊!申不害当年也说要变,结果又是如何了?”
韩非的身体微微挺立,似乎是想要反驳他的话,作为法家大师,韩非确实是有一箩筐的话可以把这个反对他的人说的哑口无言,但是,这话,却不能由他说。
高台之下,李斯和韩非交换了一个眼神,胸有成竹的眼神,似乎是在告诉韩非,放心吧,我能解决。
接着,李斯不动声色的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列位大人,申不害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变法未成,魏国便兴兵来犯,现在形势已然不同,魏国赵国自顾不暇,而秦国则志在赵国,此时不变,更待何时?”
而此时,从封地赶来的领主们,也终于明白了之前李斯话中的意思,他拿侠氏阻拦变法,一族皆被屠尽说事,就是为了告诫他们,如果他们阻拦变法,殿前的刀斧手,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想到那些被磨得锃亮的斧头,领主们的口气十分的客气,他们试探性的问道:
“还请丞相说说,如何变法呢?”
李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缩减封地,重新划分土地。论功行赏行赏,军功加爵。违抗王命,结党营私者,杀无赦。”
三条法令,李斯每说出一条,领主们的脸色便黑上一分,说完之后,他们的脸上更是一会青,一会红,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片刻的安静之后,殿中“哄”的一声炸开了锅,领主们,朝中的老臣们,他们根本不相信自己听到的会是真的。
土地,爵位,哪个不是他们祖先留下来的命根子啊,现在竟然说收回就收回了,这又是怎样的道理?这,这难道不是对祖宗的不忠不孝吗?
领主们也不顾之前的那些威胁了,他们纷纷高声嚷嚷道:
“我们不服!让我们交地!那是不可能的!”
还有些人开始指责谩骂李斯:
“你李斯是个什么东西!凭什么说变就变!君上!恳求杀了这人!以正朝风!”
一片吵吵嚷嚷声中,李斯冷冷的看着这一片混乱,就好像看到了这些人最后的挣扎,可惜,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在你们不知道的时候,韩国已经变了。
混乱的朝堂上,没有人注意到,一位披甲的将军和一位秀美的青年已经悄悄走上殿来,那两位,便是已经在这新郑城中消失长达一个月的韩厘和张平,在将这些领主们从封地召回新郑之后,李斯和韩非坐镇新郑城中,断绝他们和外面的一切往来,而韩厘和张平,则去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在韩厘冲着李斯点了点头后,李斯拍了拍手,高声说道:
“诸位!我知道你们不服变法!”
“对,我们就是不服!”
“杀了我,我安阳郡一定反出韩国!”
“对!我宜阳也反!”
一个个威胁着要反出韩国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眼看着有这么多和自己站在一起,那些领主们也不怕了,他们在韩国根深蒂固,封地就如同国中之国,只要他们愿意,哪怕是带着封地反出韩国,也绝非不可能的事情。韩王又如何,丞相又如何,没有了他们这些领主,这新郑城,不过就是孤城一座!
但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对着他们的威胁,李斯的神情中没有一丝惊慌,相反,他冷冷一笑,又拍了拍掌,高声对着殿外的武士说道:
“呈上来!”
几位武士拖着木盘入殿,而木盘之上,赫然是几颗人头。
“这是……这是……”
看到了其中的一颗人头,一位领主已经噗咚一声跪倒在地,那个人头,分明是他留守封地的儿子啊!
随着几颗人头在殿中传阅着,不知有几人已经软倒在地,或是因为看到了亲人的人头,或是因为被这些人头吓的,一时间,殿堂之中充斥着抽泣的声音,偶尔还伴有悲伤的低嚎声:
“我儿……我儿啊……”
或许他是权臣,或许他是奸佞,但在这个时候,面对已经死去的爱子,他只是一个悲痛欲绝的父亲。
远远望着那些血淋淋的人头,高台上的韩非突然感到一阵晕眩,他有些不忍心的转过身去。
当年,申不害为变法立威,取了侠氏等三位权臣的人头,商君为法立威,在渭水河畔前后处决了六百多名人犯,渭水都被染成血红色,但是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
现在,他们又在做什么呢?为了一个强国的梦想,屠戮那些无辜的人,利用别人的死,来让这些原本应该铁石心肠的人屈服,史书上会怎么记载他们呢?后人又会怎么看他们呢?
韩非在乎这些,死去的那些人都是他的宗室,按照辈分,他们该叫他一声哥哥……
按照李斯和他最终敲定的计划,他一边把宗室们召回新郑,一边安排韩厘和张平赶往各个封地,收编地方亲兵,只有有所抵抗,便当场格杀。
那个时候,当李斯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他想要反对,韩非的骨子里流的是韩氏的血,比起这些异姓大臣,他更信任自己的宗亲,但同时,他又明白,想要推行变法,韩氏一族就必须要做出牺牲。
韩非突然有些怨恨,他怨恨自己该死的无情和冷静。
而在另一边,与已经有些动摇的韩非不同,完全不为所动的李斯已经看准时机,冷冷的继续说道:
“诸位大人的亲兵已经整编入新军,诸位的家人也已经被妥善安排在新郑城,三日之内,移交封地所有大权于国府,违者,杀无赦。”
断断续续的抽泣声中,大殿中已经拜倒一片,不论是真心还是假意,众人沙哑着声音齐呼道:
“我等愿意拥护变法!”
从公元前250年到公元前249年,蛰伏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一记惊雷,终于在新郑打响。
新选派的各县县丞被派往各地,秘密的冶铁厂每天都在生产着锋利无比的铁剑,新军开始了严酷的训练,稍稍劣质的铁剑已经通过秘密的商铺销往他国,携带重金的细作,也已经悄悄的潜入他国。
而在同一时刻,一位年轻人,也已经从魏国的出发,准备到韩国的新郑来碰碰运气。
这位年轻人,他的父亲是位看守城门的小卒,他本人正职是无业游民,副职是大盗,但是他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刀剑,也不是拳头,而是他的这张嘴,一张抵得上雄兵百万的嘴。
32
战国时期,有这么一批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他们审察时势,或是选择“合纵”,或是选择“连横”,他们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不费一兵一卒,只凭一张嘴,便可安邦定国。
他们这批人,被称为纵横家。
纵横之术,首先是由鬼谷子提出,后有苏秦,张仪将纵横之术发扬光大。
苏秦佩六国相印,联合六国抗秦,张仪巧舌如簧,只言片语便得楚六百里,他们二人的经历,无论到了哪个时代,都为众人所津津乐道和艳羡的。
现在,便有一位年轻人,千里迢迢从魏国大梁赶到韩国新郑,也正是想要成为不逊色于苏秦,张仪的功业。
而这个年轻人的名字,正是姚贾。在未来,也正是因为这位年轻人在赵国主持四国合纵,秦国朝野上下才会倍感压力,而在姚贾入秦之后,也正是他在出使的四年时间里,用三寸不烂之舌成功破坏了四国联盟,最终被秦王嬴政拜为上卿。
===
“姚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