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耽美

盛世文豪(51)

作者:木兰竹 时间:2022-09-13 08:46:29 标签:平步青云

    只有精通五经,才能看到其蕴含的精华所在。

    余柏林年纪在那,张岳并不要求余柏林达到精通五经的程度,但粗通五经则是必须的。

    若不能粗通五经,会试中文章必然不能进入上等之列。

    张岳还想余柏林什么时候会发现,自己什么时候提点,没想到余柏林自己开始钻研起来。

    张岳虽然自己精通五经,但他为了给余柏林牵线,向余柏林推荐了自己治其他经书的好友,让余柏林可以写信向他们请教。

    这让余柏林著书的准备更加如鱼得水。

    余柏林请教的人之一,就是赵信的父亲赵卿。

    本经想来师徒相传,父子相传。赵信能得到诗经魁,赵卿自然是治诗经的大家。

    赵卿本来对余柏林就颇有好感,认为此子非常有灵气,且他和其他人看法不同,他认为余柏林不急不缓,有大智慧。

    余柏林向他请教《诗经》,他自然欣然同意。

    经过来来回回的书信之后,赵卿把自己关在书房许久,然后拿着余柏林的书信去找了赵老爷子。

    两人谈论了许久,把赵信叫来。

    赵信从书房出来之后,整个人都是飘忽着的,似乎受到挺大打击。

    而后赵信读书更加勤奋,这是后话。

    余柏林经历了几月的沉淀,在春季结束之前,再也未接受任何邀请。待立夏之时,他终于有底气动笔了。

    按照余柏林后世的观点,注经共有三种层次。

    第一种层次称“训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这一层次是无限度的追求圣人本意,探寻圣人当时著书的真实用意;第二种层次为“托古言志”,为理学一派所有。根据圣人之意,根据当今实际情况,进行发散;第三种层次则是心学。即圣贤再有道理,那也只是圣贤的道理,不是我的道理。我只认同我的道理,用自己的想法注经,甚至与经书中圣人真意辩论。

    即识之、用之、驳之。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余柏林所在时空,研究四书五经的学者已经在第三种层次发扬光大。不只是研究儒学,其他学问,也多用这三种方式。

    但目前而言,余柏林只能进行道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太超前了。

    孟子曾言:“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各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

    当今读书人也秉承这个思想,道统传承,自古以来,圣圣相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余柏林自然也要遵循这个大潮流。

    他可以在其中加入新颖的东西,加入后世之人的研究和见解,但他只能“用”,不能“驳”,不然就等着犯众怒吧。

    或许等他威望更重,年龄够大的时候,能“大胆”一次。

    打好腹稿之后,余柏林开始动笔。他按照层层递增来写这本注释。每一章节注释,都先求圣人之意,然后抒发自己见解。每日若顺利,能成两三千字。有时需要去古书里反复求证,就只能写百余字而已。

    《春秋》仅一万八千余字,加上余柏林注释所增字数,就算多个四五倍,也就四五万字。一两月时间,足够成稿。

    在这部书中,余柏林用上了标点。

    说起标点,余柏林并未想到它会被读书人接受的如此快。

    按照后世的观点,一直没有标点问世,涉及方方面面复杂的原因,其中愚民一说最为盛行。

    但事实上科举盛行之后,寒门学子皆可读书,读书人越多,中的者越多,当地官员文德教化之功越大。除了少数奇葩王朝因以少数统治多数,必须禁锢人的思想之外,其他朝代对教育都十分推崇。

    教育越兴盛,人才越多,皇帝可用之人才越多。

    只要不是“歪门邪说”挑动“反叛之心”,皇帝是乐意推广教育的。

    而余柏林标点的推广,却不是因为皇帝要推广教育,而是因为他写在浅谈中的一句话而已。

    “吾不愿后人曲解之。”

    我不愿意后人曲解我文章的意思。

    要知道断句不同文章意思完全不同,因此在作文之时,其实句与句之间是有空处的。那空处,就是标点。

    这在写文给别人看的时候所必须遵循的规则,不然别人怎么知道你写什么?

    若你科举文章中无空处,考官怎么知道你写什么意思?

    若官文上没有空处,谁知道你这官文下达了什么指示?

    只是印刷之时,因为印刷技术所致,句以句之间才没有留空而已。

    而古代传下来书籍,因代代传抄,当年到底是怎么空的,也不可考,只能后人猜测。

    余柏林浅谈一出,许多读书人觉得这标点挺好用。又因为浅谈一书流传甚广,所用标点也被看过书的人熟知,渐渐文中不留空而是加点,成了“流行”。

    这“流行”,渐渐的从普通读书人传到官吏中,又传入朝堂上。最后很明显,会继续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这倒是无心之举了。

    第 37 章

    谁都知道,余柏林的浅谈是为了之后为春秋做注而打底。所以当传出余柏林闭门著书之时,大家都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

    余柏林的浅谈宛若给治《春秋》的读书人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了不同的风景。

    不只是本经为《春秋》的,本经为其他经书的学子也能从中获得启发。

    甚至一些大儒都跃跃欲试,想用由余柏林浅谈所启发的新念头,著书立说。

    若余柏林不赶紧一点,说不得会被人抢了头筹。若是有大儒著书在先,他的理论和大儒重叠,可就成笑话了。

    因对余柏林勤学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这次著书,自然也被人杜撰出了许多“趣事”。比如看书看得入迷,把手边馒头沾着墨汁吃了之类;比如偶尔一佳句,放声大笑状若疯癫之类。

    最后余柏林在他们心中形象,已经是蓬头垢面,坐卧在书堆之中,除两眼冒着精光之外,看着就是一野人似的。

    因余柏林闭门读书之时,老师友人都没来打扰。乍一听到这传闻,他们还真吓了一跳,忍不住来信询问。

    张岳更是沉不住气,不顾老师面子尊严,亲自来到余柏林家里。若他看到余柏林为了著书坏了身子,定要把余柏林狠狠臭骂一顿。

    当张岳看到余柏林虽然心无旁骛手不释卷,但整个人还算干净整洁并没有如传闻一般疯疯癫癫之后,松了口气。

    余柏林哭笑不得。

    他自己在家读书著书,并未见过外人。那些人信誓旦旦一副亲眼所见的样子,是趴在自己屋梁上还是躲在自己床底下?居然也有人相信。实在是不可理喻。

    不过这种传言也是有好处的。

    知道余柏林如此勤奋,认为余柏林明年会试能中的人越发多了,对余柏林嫉妒不满的人少了。

    就跟现代高考似的。若高考状元说自己非常努力起,五更睡三更起,卷子做了等身高,其他人大概就感叹一句,“怪不得能成为状元”。

    若是哪位高考状元说自己并没有很努力啊,也就是和别人一样该学学该玩玩啊,估计听众一背过身就忍不住骂一句麻痹去薨。

推荐文章

小娇夫

用种田打败天灾

大明预备天子

苗疆客

居心不净

将军夫郎在上

被迫嫁给煞星将军后

国子监上学日常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真幼崽穿成修罗场男主后

盛世文豪

猫为你操碎了心

望父成龙[重生]

拒绝当万人迷后我红了

幼崽直播种田中

最强Omega兔傲天今天哭了吗

总有妖怪打扰我学习

上一篇:小娇夫

下一篇:疏狂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